温哥华租金全加拿大最高,买房还是租房,大家究竟都咋想的?

根据Rental.ca的最近公布的8月份全国租金排名报告显示,温哥华成为全加拿大两卧室租金最高的城市。

报告称,温哥华两卧室公寓平均租金为3049加币,而一卧室平均租金为2208加币。温哥华7月份每平方英尺的平均租金排名第二,每平方英尺租金3.4元,平均租房面积为746平方英尺。多伦多排名第一,每平方英尺3.6元,平均租房面积为750平方英尺。

在加拿大,有一个问题长久以来一直困扰着众人,那就是到底该租房还是买房。认为该买的,似乎理由充分,租客的生活不稳定,房租也高。再有到老仍无置办下“不动产”的话,退休后的日子难有保障。而倾向于租屋居住的,同样言之凿凿,他们认为租屋比买房来的实际,可用省下的钱去做其他投资。

面对不断攀升的大温房价,选择做房奴还是当租客,越来越多的大温居民陷入两难境地,不知所措。据地产网站Livabl称,在加拿大,有15%的租房者将超过一半的收入用于租房,有44%的租房者将年收入的三分之一都“贡献”给了房租。相比之下,只有20%的业主将每个月三分之一的税后收入用于买房。

这样一对比,小编倒觉得购房者的压力相对小一点。家庭理财投资建议,用于住房的投资不应该超过家庭收入的三分之一,而超过这一比例的家庭很容易难以负荷。

房贷利率比较网站RateSupermarket的管理人Jacob Black表示,对于租房费用“超支”的家庭来说,需要在其它家庭开支上节省数百元,来抵消房租对家庭预算的影响。

由于地区之间的房价、收入差异,每个城市的住房压力也各不相同。Livabl表示,多伦多居民最容易在住房消费上超支。在多伦多,有34%的受调查居民将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用于住房。

以下是加拿大主要城市有多少居民将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用于住房:

多伦多居民34%

蒙特利尔居民33%

温哥华居民30%

埃德蒙顿居民29%

卡尔加里居民27%

渥太华居民22%

大部分租房者有购房意愿

Livabl的报告称,有三分之二的租房者者表示,有将来想要买房子的打算。这些有意愿购房的受访者认为,可能要存足够多的首付款才能买到合适的房子。虽然现在常见的首付款比例是10%,但是通常购房者会存20%的首付款,然后以此降低月供款金额。

约27%的业主预计,他们下次买房时会在房子上花更多钱。44%的租房者预计,他们将把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用于购房。

考虑房价稳定性

不同地区的居民认为买房所带来的压力也有差别。在多伦多,近44%的租房者认为他们将为买房子花更多的钱。但在同样房屋销售市场火热的温哥华,居民们却并没有这种忧虑。

在温哥华,只有23%的居民认为他们买下一套房子的花销会更大。而这20%的差距源自于居民对于多伦多楼市稳定性的担忧;而在大温,居民认为房价趋于平稳。

有效利用资金

无论买房和租房,都涉及到住房成本的问题,在考虑影响住房成本的因素上,业主跟租房者都想要有效利用住房成本。

住房地区以及房屋面积是业主和租房者的一大考虑因素。在接受调查的加拿大居民中,超过52%的人表示,地理位置是他们增加住房支出的主要原因。

其他考虑因素包括房屋功能、面积和配套设施。约32%的受访者表示,房子的面积大小是他们决定买房的一个因素。对于租房者,38%的人想要更多的空间,而只有28%的业主想要更大的房屋面积。

有31%的业主愿意花更多的钱来购买附加功能和便利设施。这些可以包括游泳池、豪华设施或景观;只有21%的加拿大租房者有同样的想法。不到五分之一的受访者愿意在公寓设施上花更多钱,包括游泳池、车库、公共空间和健身房。

Black表示,“这项调查凸显出加拿大购房者将得益于有计划、切实可行的住房预算。货比三家也十分重要,能够帮助降低成本和最大限度地提高购买力,并且在网上就能做到。”

而在制定住房预算时,购房者首先应该考虑居住地区。并且通过使用房贷计算器,计算出最合理的月供金额。当考虑买房时,可以在网上先对比多家贷款机构的房贷利率,以最大限度的提高负担能力。

享受购房优惠

对于想买房子自住的“租房客”,还有许多购房优惠可以选择。购房者可以通过消费税(GST)退税、土地转让税(Land Transfer Tax)退税等获得相应补助。此外,还有住房所有权补助(homeownership grants)、首次购房者税务抵免(first-time home buyer tax credits)以及购房者计划(home buyers’ plan HBP)。这些项目也都能够帮助购房者减轻一定的购房压力,比如HBP就允许购房者从符合条件的住房的存款准备金中免税提取至多2.5万加币。

一旦购房者制定了合适的购房计划、选择了合理的房贷项目,就可以再房价相对优惠的地区进行购房选择,这样也可以避免预算不足。

来源:温房网

大温楼价连续12月无上涨 房价上涨也遏制不住加拿大人买房 千禧一代买房更难了!